南宫官网注册申请入口

首页 > NG南宫登录入口

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专班:智算引擎驱动科创体系 专班攻坚激活新质生产力

时间: 2025-04-10 05:40:54

  

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专班:智算引擎驱动科创体系 专班攻坚激活新质生产力

  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专班自成立以来,立足我区地方特色与工业基础,坚持“创新强区”导向,通过聚力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永宁江科创带”建设,持续聚才引才,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浙东南智算中心一楼的创新共享空间内,技术人员正向某外贸公司考察团演示满血版DeepSeek的操作的过程。屏幕上实时跳动出各类数据分析界面,直观展现其在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等场景的精准应用。该外贸公司需要依托浙东南智算中心算力平台定制一款私有化版本Deepseek智能预判系统,来适配管理需求。

  “企业在接入人工智能后,会围绕着企业核心内容,帮助其减少相关成本、提高营收等。”浙东南智算中心首席技术官雷晓辉向记者介绍。

  作为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数字底座,浙东南智算中心自去年建成后,深度融入“永宁江科创带”建设,通过提供普惠化、高性能的算力服务,在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生态构建等方面成为工作专班推进全域创新提供核心支撑力量。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运营,智算中心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外部科技公司入驻,来黄岩寻找场景、业务。同时在黄岩组建团队,逐步形成了全区范围内的AI产业生态和算力产业生态。”浙东南智算中心负责人王正哲透露。

  “永宁江科创带”是我区产业经济最集中、技术上的含金量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的经济带,孕育了我区近三分之二的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分之二的经济总量。随着科创带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这里将成为聚才引才的平台,为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专班的工作重点是自西向东串联打造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台州梦创园、黄岩才创园等多个特色科创平台,构筑一轴冠、连片区、引领、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黄岩新质生产力发展。”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徐林智表示。

  通过专班攻坚,目前永宁江科创带已集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68%。模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获评国家级示范平台,带动全区模塑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我区通过专班化运作,正将永宁江科创带打造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实践范本。

  浙江(台州)模具与塑料产业研究院就是的其中一家研究机构,2019年,该研究院与区人民政府达成合作,为我区的模具与塑料产业提供技术服务以及人才教育培训。位于新前街道模具小镇的天益深孔钻加工点在产业研究院的帮助下,工作效率、产品精准度都有了提升。

  “产业研究院免费给咱们提供了深孔钻软件,大幅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它的优点是一键选孔、过孔减速,还有一键报价,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产业研究院技术人员上门对软件进行升级后,天益深孔钻加工点负责人吕鹏对他们的周到服务赞不绝口。

  浙江(台州)模具与塑料产业研究院自成立之后,已经服务了上百家企业,横向经费超过2000万元,与企业一同申报专利40多项。在专班的牵头下,产业研究院跟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推出“3+4”专本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每年毕业季能吸引约30%的学生留黄工作。

  “我们的专业产生于黄岩,希望能在黄岩扎根下去,共同推进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以及人才的落地。”台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戴晟对未来信心满满。

  不仅如此,为破解企业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转化“两张皮”难题,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专班还全力构建“需求精准对接-资源系统整合-服务全链贯通”的协同机制,联动科技大市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台州分中心等专业机构,打造区域性技术转移服务生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专班对这些专业机构有绩效考核标准,目的是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升公司技术能力,最终达到助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成效。”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专班成员、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科科长刘毅解释道。

  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专班聚焦科技公司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构建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推动科创企业做优做强。2023年至今,黄岩新增国高新企业94家,省科小企业240家,实现跨越式增长。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实现全区零的突破。

  “下阶段我们将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化服务能级,提升政务效能与民生保障水平;二是深化重点项目服务,建立全周期服务体系,确保重点项目高效推进;三是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构建‘引育用留’闭环机制,既吸引高品质人才服务黄岩新质生产力发展,又推动本土人才扎根建设。同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通过政策创新和精准施策,切实增强改革的实效性与靶向性,为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区“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专班负责人、区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沈琰表示。